2008年的金融海啸几乎要淹没美国之时, 中国的制造业受到重创,外贸出口大幅下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走的是外向型经济之路,外贸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所以一旦出口停滞或下降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中国政府从长远发展来布局,要调整外向型的经济格局。为了降低对外贸出口的依赖性和稳定民心,温家宝总理及时宣布投拨4兆用于造铁路,农村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广大的农村人口有工做,有钱赚,转而能促使广大的农村人口有购买力和消费能力来扩大内需,繁荣经济市场。同时将一部分的生产力转化到国内市场的需求。

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来繁荣市场,刺激经济是中国目前势必要走的一条路。但是如何跨越古老的节约观念又能时代性地传承勤俭节约这一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政府和社会要面对的问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文化息息相关。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是崇尚勤俭,视节约为美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在中国传承了及百年男女老少都能朗朗上口的五言侓诗就是中国人勤俭节约观念的真实写照。

当然除了固有的勤俭节约传统消费观念外, 约束人们不敢消费的因素还有: 农民和很多城市人口没有社会福利保险和医药保险, 特别是有9亿人口的农民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他们不敢化钱, 他们要储蓄子女的教育费, 要存钱防有个头疼脑热的时侯, 要储钱养老。

我小时候听外婆唠叨我们这些孙辈浪费。她说:"一件衣服新3年,旧3年,洗洗补补又3年。" 我们现在家里厨房的柜子,洗衣房的柜子经常被塞得满满的。原来我妈把我整理出去不要的物品又塞回柜子,她舍不得丢掉。她经常不满地嘀咕我,说:"现在用不到就丢,等用到时又要去买了。" 我大女儿还在初中时,有一天坐在我车上有感而发地说:"妈, 我的朋友是看到喜欢的就买,你只让我买我所需要的。" 她言下之意,她不能随心所欲地买东西。我平常确实是这样告诫自己的两个小孩如何挑选购买物品。现在读大学的女儿也并没有如我所说的"仅买所需要的",她也买"自己喜欢的",好在不奢侈和浪费。

美国的消费文化创新了诸多的节日,每个节日包含了极为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内涵 , 同时又被法定为"假日"。所以在节日消费也成了"法定"消费。 如感恩节、 圣诞节、 元旦、 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 家人、亲戚、 朋友和 同事都 要互赠礼品和外出渡假。 圣诞节和万圣节装饰品消耗得惊人 , 而且这些装饰品每年只用一次,来年还要买新的。 每个节日都被商家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你不消费也难。 同时,这些节日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份, 少它不可。

美国人过生日庆生也是一笔很大的消费。小女儿在婴孩时代父母帮其操办, 来宾是亲戚朋友。 从幼儿院开始,邀请的是她的小朋友们, 从此每年生日就要为她张罗生日PARTY。 随着年令增长, 生日PARTY从家里开到一些收费的小朋友玩乐场所。女儿的桌子上和抽屉的空间在缩小, 玩具和礼品在增加。其实庆生活动也已成为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初为人母和人父者欢天喜地为自己小孩庆生。少年者自己可呼朋唤友等父母帮忙张罗, 当然父母为了鼓励小孩和表达亲情也乐在其中。年轻者更是师出有名,男女朋友互相惦记着办庆生。做儿女的当然会记得父母的生日了。在美国生日PARTY伴随着小孩成长, 从原初的娱乐和消费发展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美国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储蓄, 如果你是在美国做生意的老板就会看到或听到有的员工会在发薪资那天反复提醒出纳不要忘了出支票, 在拿到支票后要提前下班赶去银行或支票兑换店提取现金, 支票都不进银行户头,在"等米下锅" 。在公司的停车场,经常会有卖小吃的流动车店来, 西裔员工听到就跑去买, 每次买都要花$5-$7.00, 还要买中午饭也要同样金额, 没钱就向同事借。 一位华裔员工就问我: " 他们为什么自己不带中饭和少买另食而节约着化呢?" 在我们周遭会碰到即使相同的收入, 老中会千方百计省着化,储点钱, 西裔或老美会在发薪水那天"囊中羞涩" 。 我想这就是中美两国消费观念和文化的差异所在吧。

有一位老美朋友, 他开一辆古董车, 车子很漂亮。 因为是古董车不经开,修理费很大, 耗油多。 他放着一辆省油的HONDA老车不开, 就是要开这部古董车。他 每到周五,一拿到薪资就开着古董车一溜烟去夜总会, 一周的薪水也就所剩无几了。

美国社会超前的消费和高負債确实形成了一个巨大而繁荣的市场, 超强的购买力深深的吸引着全世界的供应商。 各国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给美国市场, 美国的消费者也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挥散着恣意购买的欲望。美国人在过度消费中没有储蓄, 而中国人将自己的所得存入了银行, 形成了高额储蓄。

虽然说这次在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因次贷,华尔街和政府監管不力而起。 但是美国社会超前消费,不储蓄的习惯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的重储蓄少消费的习惯也限制了本国市场良性发展。 正如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出口降低经济发展发缓,失业率增加, 政府要以扩大内需和鼓励消费来刺激经济。我们是走美国式的高消费的经济路线来刺激经济发展还走提倡节约有储蓄型的经济路线来活洛市场? 熟是熟非经济专家们各有所属, 我们将这个专业性的问题留给财经专家来研究。 但是, 我们已经看到这这么一个事实: 也正是中国2万兆亿高额的外汇存款和购买了八千亿美国的国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减轻和软化了"金融受灾"的程度 。

前温州侨办主任、浙江省侨联秘书长:张维仁 2002年8月,作为浙江省第四期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研究班的学员,我去美国参加了为期四个月的学习培训,这中间,在洛杉矶整整呆了100天。婴儿出生100天,总得拍个照,留个纪念什么的,我也想给自己的老乡的100天留点什么东西。

温州人在美国有近10万人,洛杉矶则只有寥寥2000余人。尽管如此,却并不妨碍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熟悉的海外温州人的那种"爱国爱乡、艰苦创业、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精神。

美利坚上空的五星红旗

之前,没有想过,如果让五星红旗飘扬在美利坚的上空,会是怎样一幅情景?

2002年9月29日,我们研究生班全体同学来到位于洛杉矶蒙特利公园的一个露天广场,南加州各界华人华侨联合举办的庆祝国庆53周年的升旗仪式活动将在这里举行。时值秋天,气候宜人。洁净的天空映的观众席上星星点点的小五星红旗明艳无比。心情像长了翅膀。

活动现场,遇到很多温州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何况在异国他乡?李日华夫妇、林宁国先生、毛尚文老先生......他们脸上写满了抑制不住的喜悦和 激动。有的人还带上孩子,为的是让爱国主义的种子早日播撒在这些幼小的心灵里,而后生根,发芽......

置身于热烈而隆重的会场,看到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美利坚的土地上冉冉升起,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祖国的强大无疑是海外华人的立身之本。温州旅美同乡会 会长李社潮女士告诉我,每年的升旗仪式都吸引大批温州老乡参加。黑头发,黄皮肤,永远改变不了的中国心啊!当天现场还有一个小插曲,更是让我百感交集。在 会场外面不远处(主席台对面的山坡上),法轮功分子打着横幅在静坐示威,民运分子拿着高音喇叭在异国广场的上空久久回荡......

在"天使之城"打拼的温州人

洛杉矶是全美第二大城市。1781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它取名为"Los Angeles",意即"天使之城"。过去,洛杉矶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今,这里则是"有钱人的天堂!温州人在洛杉矶创业,大都有过坎坷艰辛的历程。然 而,在这个全球企业精英和商业巨头荟萃的"天使之城",温州人以自己特有的敢闯敢拼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不仅牢牢站稳了自己的脚跟,并且打拼出了一片大 好天地。2002年9月26日,在我们参观美国康龙集团公司,听取了总裁叶康松先生的创业介绍后,上述认识便更加真实而具体。

出生于温州永嘉瓯北的叶先生入过伍,从过政,曾被人誉为"年轻的老干部",后又下海创办了"康松农业开发公司"。1990年,41岁的他一踏上美国的土 地,立刻为洛杉矶繁荣的商业气氛所吸引。第二年,作为中国批准的第一家注册的私营企业,叶先生在美国成立了农业投资公司,从事食用菌的开发。但是由于多种 原因,近一年的努力失败了。为了生计,叶先生不得不转而从商,先是卖打火机,后来他又转而做人参生意。在美国苦撑了五年之后,叶康松才开始走上一条从事实 业的道路。

如今美国康龙公司已颇具规模,不仅是中美经济贸易的一个窗口,也是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一个窗口。在加州,叶先生还被评为美国百名杰出华侨华人之一。

在洛杉矶,我参观了许许多多温州人开办的贸易公司。他们大都是把国内的产品,尤其是温州的鞋类、打火机、眼镜、箱包等轻工产品销往美国。许多人起早摸黑,既当老板,又当工人,在创业的道路上洒下了艰辛的汗水。

当然,留学生的创业又不同。他们的艰辛主要体现在大学校园的苦读生活。寒窗数载,终有所成,工作职业也就相对稳定。周轻山博士,在美国一家大公司里负责全 球白内障人工晶体、隐形眼镜材料的业务开发,是专家也是主管,是一位很有胆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他以自己的才学和能力跻身于美国主流社会。尽管竞争很激 烈,工作压力也大,但他总是不断地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些。现在,他在洛杉矶规划最好、环境最佳的尔湾地区拥有一套别墅,携妻将雏,其乐融融。跟周博士交谈, 看得出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血浓于水的温州同乡会

在洛杉矶有两个温州同乡会——温州旅美同乡会和南加州温州同乡会。前者以改革开放后出国的大陆移民为主,后者则以"台转侨"(从台湾移居美国)人士居多。 这两个侨团本着"敦睦乡谊,共谋福利,互助合作,举办公益"的宗旨,广泛团结了旅居洛杉矶的温州籍乡亲,热忱为同乡侨胞服务。每年都要组织同乡搞几次大型 的活动。像去年的中秋节,温州旅美同乡会就组织了100多人到圣地亚哥进行中秋游览活动。

平时,温州老乡经常以几个家庭为组合单位,举行小型的聚会,大家相互往来,互通经贸信息,传递乡音乡情,增进团结和友谊。温州话,温州菜,让身处异国他乡 的温州人情系故里。他们为故乡温州的腾飞而欢欣鼓舞,又为故乡温州遭受自然灾害而心急如焚。去年9月7日,我市苍南遭受台风袭击,损失达几个亿。温州旅美 同乡会马上编发简报,通报家乡的灾情,号召大家捐款救灾。同乡会副会长潘松林先生率先捐款10万元,其他同乡纷纷响应,表达了"血浓于水"的款款深情。

而作为同乡会的骨干,为做好温州老乡的服务工作,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劳动。第三节温州旅美同乡会会长李社潮女士,虽然商务繁忙,但一旦碰上老乡有困难,不论 是生意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只要帮得上的,她都会"闲话一句"。在她与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温州旅美同乡会在洛杉矶温州同乡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中国著名作家叶永烈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爆发后不久,我从上海飞往纽约进行采访,以写作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当我来到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前,那里挂满死难者照 片,摆放着鲜花,点燃着蜡烛,乐手吹奏着凄凉委婉的风笛。在不远处,我见到一位华人姑娘在出售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坍前高耸入云的照片,还有各种各样的世界 贸易中心大厦纪念章,生意不错。我在挑选照片时与妻用温州话商量了几句,那位姑娘竟然用温州话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这就是善于捕捉商机的温州商人的形象。姑娘告诉我,这些照片、纪念章都是在温州赶制的,以最快的速度运到了纽约......不论是在纽约唐人街的杂货铺,还是纽约 法拉盛的水果店,我都听见熟悉的乡音。我在欧洲漫游,在各国的中餐馆里,将温州话比讲英语管用,因为那里中餐馆很多是温州人在张罗。

也正因为这样,在为中国一座规模中等偏下的城市,温州居然在2003年召开了"世界温州人大会"。能够作为"世界温州人大会"代表从海外荣归故里出席大会的,自然不是那些小商小贩,而是富商巨贾。

在这些温州的海外精英之中,名列前茅的佼佼者便是叶康松。叶康松先生是美国康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其经营的产品"康松"牌西洋参几乎席卷了整个内地市场。 他在美国创业成功,先后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现总统布什的接见。叶康松不是出生在百万富翁的豪华别墅之中,而是在温州一个贫苦农民之家降生。其实,在改 革开放的岁月,众多在商海中变为巨富的温州人,都象叶康松那样,原本都不名一文。他们正因为贫穷,才奋力拼搏。如今,温州名震全国,温州人仿佛成了"富 有"的同义词(尽管温州人并不人人都富有);"温州购房团"在全国各地掀起的购房旋风,令当地百姓瞠目结舌,用奇异的目光打量着他们。人们纷纷希图揭开一 个谜团:温州人发财的秘密!《温州日报》记者沈绍真先生多年跟踪采访叶康松先生,为他写下长篇纪实人物传记《温州之子——叶康松》一书,破译了这个谜团。 该书把叶康松的人生道路分为三个十八年:在叶康松人生的三大乐章之中,第一个十八年是序曲。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有着类似于叶康松的第一个十八年。在 叶康松看来,贫穷意味着强烈希冀改变现状。

叶康松的第二个十八年,不少中国人也经历过。它最初改变现状的行动就是参军,然后复原,成为国家干部。叶康松奋斗了十八年,成为中共温州市永嘉县上塘镇党委书记。

在音乐上,常常把最精彩的乐章称为"华彩乐章"。叶康松的"华彩乐章"是第三个十八年。这大起大伏、跌宕多变的十八年,充分显示了叶康松的胆识和毅力,也 反映了温州人的创业特色。叶康松人生的第三乐章,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样的历史顺境中赚取第一桶金,日渐发达,成功创业。在温州 大批民营企业家之中,叶康松能够成为代表人物、领军人物,还在于他的个人素养和品格。归结起来,有这么四条:

一是超常的勇气。在温州众多的干部之中,叶康松是辞职下海的第一人。1986年,当时他已经是中共永嘉县委委员、上塘镇党委书记,仕途一片光明。然而,他 却毅然决然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1991年,他又是温州出国创办民营公司的第一人。作为"第一人",闯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没有超常的勇气是不行的。

而是坚韧的毅力。下海经商之路充满暗礁。风险与回报成正比,叶康松曾经几度跌到谷底。他在福鼎投资养虾,眼看丰收在望,就在捕获前夕,八月十五的巨大海潮 冲垮了塘堤,对虾全部卷入大海,二十万元投资转瞬间打了水漂!他在美国经商,又遭遇骗子,遭遇同行倾轧,一度沦为赤贫。三起三落,他不灰心,一次次卷土重 来,东山再起,终于反败为胜。

三是灵活的头脑。他细心倾听市场的声音,信息灵通,"小船掉头快",什么有利就做什么。他办过水果农场,养过虾,种过木菇。到美国之后,种过香菇,做过打 火机生意,后来又从"中国货,美国卖"到"美国货,中国卖",看中美国威斯康辛州的西洋参,打进中国保健品市场。眼下,他在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延 伸业务,拓展到欧洲、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干部的素养。叶康松有过多年镇长、镇党委书记的工作经验,富有政治头脑、政策水平,能够深刻理解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自己的行动紧跟时代 的步伐,与时俱进。多年的基层领导工作,使他在组民营公司时具备相当的组织能力,能够团结一班人共同工作。另外,从政多年的经验,也使他善于与方方面面的 机关、官员打交道,为他的公司做大做活以致移师美国带来有利条件。

温州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或多或少具备前三条,而第四条则是一般民营企业家所欠缺的。叶康松能够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家的排头兵,荣列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第四条。

我出生在温州而长期工作在上海。叶康松是我的本家,却素昧平生。虽说我也曾经去温州进行过采访,还多次访问了首先肯定"温州模式"的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 芳,有时也应上海温州商会邀请参加温州民营企业家们的聚会,但是我在读了《温州之子——叶康松》之后,才对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艰难创业历程有了深层次的了 解。

这本书所展现的叶康松创业之路,是风波迭起之路,是温州民营企业家历经甜、酸、苦、辣的缩影。叶康松创业之路是一把解开温州之谜的钥匙。正因为这样,我向广大读者推荐《温州之子——叶康松》一书。

(本文节选自《温州之子——叶康松》序言)

"温州人"是特定历史的冠名,永嘉太守、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朝代,叫"永嘉人",不叫"温州人"。

我女儿生在哈尔滨,六岁到美国,她和我那些旅美老乡的子女,子女的子女,连"国语(汉语)"都懒得讲,他们还会说自己是"温州人"吗?

历史的有轨列车至少在这里拐了个弯:从幽闭走向开放,从轻商走到重商,从抽象思维转变成世俗凡事的具体操作,从内陆经济走向沿海经济,才有温州人大出风头 的机会。当初,可是江西"老表"尽领风骚的年代,我在南昌滕王阁看到众多文人墨客、风流才子的肖像,他们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田园派大诗人陶渊明,以 及朱熹、王安石、晏殊、文天祥......温州人,自叹弗如去吧!

"温州人"是个约略的地理概念。我生于温州朔门,长于乐清城关,却一直不把自己当成"温州人"。我心目中的温州人,仅以温州旧城或以鹿城区居住的人群为 准。他们应该是象我母亲和哥哥那样,操一口标准的温州话,而生活习俗,则象乐清老祖母说的那样"温州人啊,隔壁邻居和邻居都不认识,招待客人点心,面条里 只下两个鸡蛋,乐清人就不一样,一定给你吃五、六个蛋的!"

现在把乐清、永嘉、瑞安、平阳、乃至青田人都归入"温州人"的范畴,着实是用了模糊的地理概念。不过也好,早些年要是把乐清人、永嘉人、平阳人归入温州 人,是有点乡下的乌鸦变城里凤凰的高攀感,现在把更能体现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头脑灵光、大小生意统吃,扑倒在地也要抓一把泥回家的永嘉人、平阳人、乐清 人、瑞安人纳入"温州人"的范畴,则有点弥补闹市区的温州人被文明异化、有了种种缺憾的效果。

"温州人"的凝聚力着实凭了独特的方言。我拿到美国绿卡后第一次回故乡,其间相隔五年。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落地,站起来拿头顶的行李箱的瞬间,突然冒出 "走归了"几个字,激动万分,泪盈眼眶:几回回梦萦的家园,如今就在"走归"的脚底下,方言竟有如此凝聚的核当量,它要爆炸起来,回唤出你无底的故园情 愫。

当年我在西班牙开国际会议,餐馆中偶尔露出二、三句温州话,餐厅老板听到了,就说:"是温州人啊,饭吃了先再说!"就要招待我免费餐饮。

去年在巴黎"老佛爷"百货店的边巷里,走进温州人开的快餐店,妻子携了女儿和店里的伙计们说:"我女儿走丢了,会讲温州话,要饭吃,你们给不给吃?"结果 店员们都说:"给她吃!给她吃!"妻就回头对女儿说:"看,看,遥遥,学温州话多要紧!"

在美国洛杉矶,就数温州旅美同乡会办得最成功,最好。究其原因,方言的因素至关重要。由于有了相同的语言,汇聚一起就有了天经地义的理由。而不会讲这种语言的人就被疏远、被筛选,中心核块愈加凝固,几近中流砥柱。

"温州人"是一群具有独特经商理念、思路的人。你不能用广而泛之的概念去套用温州人,什么"勤劳勇敢"啦,"善于经商"啦,等等。因为这可能都是中国人的 特点,而不独独是温州人的。我们要找出温州人的"核心竞争力"(莱维特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概念)、核心经商理念,正像索尼的核心竞争力是"小巧玲 珑",戴尔电脑是"家庭化设计",麦当劳是"便捷",我们要确认温州人的核心竞争力、经商理念、价值观是不是诸如"有钱大家赚","不怕蚀只怕歇","诚 心买,再便宜点给你",以及从模仿到创新,再实行产业转移的整套机制。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温州人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妻从洛杉矶打电话给我说:"没别的,只有两个字'灵活',一切为了生存和发展,灵活,随时要变通、变化......"我以为其言甚是。

但更科学、更有机理的答案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只能通过结构——解构——再结构的现代方法去实现:把所有有关温州人的话题收集起来,初步塑造温州人的形象,再剔除某些不独属于温州人,而是中国人普遍共有的特质,再结构纯正意义上的温州人!

叶信岳,浙江温州瑞安人,199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东密执安大学的双硕士学位后,现为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UCSB)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联合录取和培养的地理学(空间分析)博士生,所有的学习和研究都是在全额奖学金资助下进行的。

他是两年一度的第八届国际地理计算大会(2005)执行秘书,又是两年一度的ESRI地理信息科学奖获得者(23名全球获奖者之一),2006年再度获得 全美地理信息科学论文奖(18名全美获奖者之一)。他已经发表了近30篇中英文的学术期刊论文,书评和国际会议论文。参加了三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 和两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研究。

作为全美最大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席组织美西南学联(SW-CSSA)的副主席,他同时还是UCSB CSSA主管文艺的副主席,又是SDSU CSSA的主席,他喜欢散文诗与流行音乐歌词创作,其作品被加州旋律电视台和知名的学生乐队Strawberry所采用。

在被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的美西南地区2007春节晚会系列活动中,信岳是第一场活动同时也是UCSB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春节晚会的两位总策划之一,他又亲自 参与了节目设计和制作。他创作的音乐剧,写的散文诗,男女声二重唱和温情特别报告占了所有节目的三分之一。他同时又策划,导演,主持和报道了SDSU历史 上最成功的春节晚会。侨报、星岛日报和新民晚报周刊四次对他作了相关报道。他还在张靓颖首次北美演唱会(温州旅美同乡会成立10周年庆祝晚会)活动中,做 了大量的文宣工作。

万岩坚1965年生于乐清天成乡,1982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1987年免试进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依阿华州 立大学攻读有机金属化学博士学位,研究成果丰硕。此后在杨伯翰大学做博士后。1997年至今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生命科学部门任高级科学家,获多项专利。美 国公司以他名字的首字母命名化合物。 万岩坚自小家境贫寒。在乐清天成乡中心小学,他比别的孩子个子小得多,总是坐在第一排。在那个年代,很多孩子受"文革"影响不好好读书,但他总是听老师的 话,认真上课。每学期末,他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上台领奖。因为他的个子在同学中最小,领奖时,老师和同学们总是报以最热烈的掌声。1980年中考,万岩坚在 蒲岐天成等片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乐清中学。

从英语7分到全县第一

进入乐清中学,万岩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当年天成中学英语课不太正常,他的英语基础特别差,中考时英语成绩只有7分(当年仅作参考,不计入总 分)。看到和同学之间的差距,他如饥似渴地扑在学习上,不懂就问,向所有可以请教的人请教。1981年,他决定参加全国高考。他想:"不管怎样,先考考 看,至少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考试结果成绩不错,离录取分数只差十来分。这使他的学习信心更足了。1982年全国高考时, 他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其化学、英语、数学三科成绩名列全县考生的榜首。由于家境贫寒,当时家里给他的每周伙食费仅2元,每次 来回于乐清中学和家的十多公里路,他大多是徒步的,很少坐车,为的就是节约一趟0.25元的车费。无论严寒酷暑,他都风雨无阻,身背大米和书包,来回在艰 难的求学路上。由于节俭,他几乎每餐只能吃一些青菜,经常花5分钱买一根油条,权当三餐的下饭菜。有一次因天热,油条变了质,害得他腹痛呕吐了好一阵子。

那个时期,看电影是最吸引人的娱乐活动,当有电影看时别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前去观看,而他却悄悄地留在家里或宿舍里用功。他说,他并不比别人聪明,只是比别人多花点时间学习罢了。

钻研学习如痴如醉

从农村小天地走向国家高等学府,这是万岩坚人生的一次飞跃。在科大,有许多全国知名的科学家。当时国内著名的科学家严济慈当校长,对万岩坚很器重。这位德 高望重的老校长,对年仅17岁的万岩坚,总是在做人、学业进取等方面给与指导,像长辈一样关心着他的成长。万岩坚也深深敬爱他的导师,孜孜不倦地畅游在知 识的海洋里。他越深入地钻研学习,越感觉自己的不够。他对自己的专业,无机化学及新型陶瓷材料、新型敏感器等,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常常在实验室一呆 就是一天一夜,有一次竟一连七天一直呆在实验室里,累了趴在桌上打个盹,渴了就灌几口水,饿了啃几个硬邦邦的面包。在5个寒暑10来个假期中,他只有3次 回到乐清老家。

1987年6月,万岩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免试直升科大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他参加了TOFEL、GRE考试,均取得优异成绩,他所申请的 六所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依阿华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都寄来入学通知书、签证证明书并承诺提供奖学金。最后万岩坚先择了依阿华州立大 学,因为该大学的化学系有机金属化学专业在美国是最有名的,拥有此专业全美最知名的教授和专家。

1994年5月,万岩坚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John Gerkade教授推荐他到杨伯翰大学做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煤的结构分析和液化机理。万岩坚经过奋力拼搏,多种研究成果在全美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上宣读,并被广泛采用。

1997年,万岩坚到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生命科学部门工作,担任高级科学家,作高科技研究工作,任部门负责人。他首先设计合成的化合物97,在公司内被称 为化合物"W97",W是"万WAN"的首个字母,97是指他的第97个新化合物。"W97"导致新的遗传学疾病探测器eSensor的发现。价值3亿美 元。一共他设计合成400个新化合物。公司大规模制造"W97"、"W330"、"W370"化学制品,用于生产美国药物管理局批准的医疗设备 eSensor。

捐资教育事业

万岩坚有乐观豁达的处世理念,和他一起共事或学习的人都说他是很纯朴的人,整天笑口常开,很少生气。他说一个人时间是很宝贵的,很本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生 气、愤怒、嫉妒、悔恨等不良的情绪上,只有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才有精力去战胜学习、工作上的每个难题。他诚实为人,言必行、行必果;他乐于助人,只要 别人有困难,他都会主动帮助。

万岩坚还热衷于公益事业。早在1992年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国内家人说他原先就读的天成乡中心小学扩建,就毫不犹豫地捐资1万元。那时他在求 学期间靠节衣缩食、靠奖学金维持日子的情况下做出的义举。这一年乐清市有3人给教育事业捐资超过1万元,另两位是企业家。万岩坚常常把节省下来的钱寄给父 亲,通过父亲把钱捐给乐清当地的慈善基金会以帮助贫困的人们。1999年,他捐资2万元在故乡万桥村修造一座亭子,取名"长春亭"。

万岩坚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十分关心环境科学。他担任环境理事会理事,十分关注祖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日益恶化问题,研究有关对 策,发表论文,把如何保护环境问题的良策提供给国内的环保机构。因为他在这方面成绩突出,获得环境理事会杰出活动奖。每次回国探亲,他都带来国外有机金属 化学方面最前沿的科研题目,并到国内学术机构进行演讲。

独具慧眼的企业家,和衷共济的侨团领头羊 ——记第五届会长潘松林 记者田禾

2005年2月13日的洛杉矶,风和日丽,温州旅美同乡会隆重召开第五届理监事会换届典礼暨2005年新春联谊大会,潘松林接任新会长,他颇有感慨地说: "温州旅美同乡会及其所属温州旅美商会在洛杉矶华人社区颇负盛名,具有精诚团结的光荣会史。在过去的八年里本会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为南加州各项社区和 爱国活动出钱、出力,无私奉献,我们正在健康发展、日益壮大。"潘松林作了题为"精诚团结,打造'旅美温州人'的响亮品牌"的就职演说,表示要努力发扬光 大"从草根中崛起的群体"、有着"中国最活跃,也最会赚钱的商人"美誉的旅美温州人到美国实现美梦的新移民精神——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精明诚信、恋祖怀 乡,他慷慨激昂的说:"温州旅美同乡会旨在团结所有的旅美温州人,把智能凝聚起来,把资源凝聚起来,抱团、协作,共同打造'旅美温州人'的响亮品牌。

潘松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年的会长任内,他怀抱良好的"抱团协作"的愿望,穿梭往来于各个温州人社团、企业,有利团结协作的话多说,有力团结 奋进的事多做,使温州旅美同乡会的会务得以进一步的拓展,使温州旅美同乡会的组织得以进一步的壮大,两年来,结下了累累硕果。2006年9月24日,为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南加州华人华侨在蒙特利公园市巴恩斯公园隆重举行升旗典礼,潘松林会长等代表侨界,光荣升起中国国旗。同年9月28日至 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7华诞之际,远在海外的部分温籍侨胞,受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等部门邀请,赴首都北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潘松林会长也在受 邀之列,在北京金水桥,他道出了海外温州游子的共同心声:"应邀参加国庆庆典活动是特别值得自豪的事,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永远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 好。"

两年来,潘松林的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与人合资兴建的United Plastics (CA) Inc.总投资额高达550万美金,占地面积8.4英亩,厂房面积五万平方英尺,预计07年建成投入生产,主要产品为美国紧俏的包装用塑料泡沫材料、外买 餐盒。该投资项目被Barstow市政府列为2006年重点项目,同时,作为中国大陆在美投资办厂项目,将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转化为美国造产品,有效地 促进了中美两国的经贸,平衡了进出口逆差。

潘松林在贸易投资上一直独具慧眼。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人以其创新精神开始了生产中国打火机的历程。那时,温州打火机生产以手工制造,仿国外产品为主。由 于价格低廉,款式多样,很快畅销于中国、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到八十年代末,温州信河街有了世界有名的"打火机配件一条街",从而取代了六十年代以来, 世界三大打火机生产基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成为世界打火机王国。

此时的潘松林,看准了打火机行业的商机,毅然离开政府机关,创办了打火机生产、销售企业,在短短几年中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利甚丰。然而,就在温州打火机行业步入鼎盛之时,长期以来低质低价、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的矛盾逐步浮现。

有着丰富从政经历和大学机械专业学历的潘松林,是一个理智而勤奋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成天忙于生产、销售的同时,他以独特的专业眼光,冷静地分析了温州打 火机企业存在的技术和质量问题,开发出许多新产品,逐步占领了市场,从而在1993年的行业大洗牌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是,1994年,美国实行CR法案,温州打火机全部被逐出美国市场。温州的打火机市场在一夜之间丢掉了半壁江山,与市政府、行业协会、厂商纷纷采取行 动,与美国打贸易官司,个别厂商甚至抱侥幸心理,企图走私进入美国市场。最终结果是官司打输了,走私的被抓了。当年,温州打火机没有一支能出口到美国。

1993年的行业大洗牌和1994年的CR法案对潘松林触动很大,他痛定思痛,与其等别人封杀,劳师动众地应付国外封锁,何不下苦功提高产品质量,创出知 名品牌?既然CR法案要求低价打火机必须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可以发明这种装置去重新夺回市场,或者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呢?潘松林明白了 世界贸易中的游戏规则,如果要参加这个游戏,就得创造条件适应规则,并遵守规则。

1995年,潘松林专程赴美国考察,亲身感受美国打火机市场的需求。1996年3月,在没有一支打火机出口美国的情况下,潘松林在美国成立了洛杉矶打火机 公司。他要利用人在美国的便利,直接面对市场,以加快研究进度和提高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温州打火机遭禁的直接原因易被儿童玩耍点火,经过长达一年半 时间的辛苦研究,潘松林终于在1997年研究制出了新型的安全型打火机,并顺利通过了美国联邦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CR认证。温州和中国的打火机终于有 机会再次进入美国市场。1998年6月11日的洛杉矶《侨报》和6月18日的加州《天天日报》分别以最大号字体标题《大陆青年潘松林发明获准进口美国可充 气安全型打火机畅销》和《潘松林发明可充气安全型打火机》为题作了专题报道。同时,潘松林在研究中还获得了6个打火机专利,并在世界许多国家申请了自己的 专利。

此时的潘松林也紧紧抓住美国市场上只有他的公司可以合法进口打火机的有利时机,迅速拓展业务,大力出击美国打火机市场,销量较4年前在国内时成倍翻升,一 举成为美国最大的打火机公司,年销售额达6、7百万美元。潘松林的洛杉矶打火机公司的产品不仅在美国市场上畅通无阻,美国联邦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市场 检查人员只要看到他公司的包装盒就不再检查。

欧洲议会通过CR法案之后,击碎了国内尤其是温州打火机老板的幻想。尽管温州的烟具协会组团赴欧洲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涉,但最终功亏一篑。透过温州打火机遭 遇欧盟CR法规雷区事件,可以看到温州打火机工厂与世界脱节的严重程度:与美国当年实行CR法规相比,整整八年过去了,但温州的老板们仍然停留在八年前的 水平,直到欧盟CR法规快要表决时,才临时想些补救措施,但为时已晚了。

在许多温州打火机老板眼里,潘松林是幸运的,欧盟的CR法规对他起不了任何束缚作用,因为他的产品完全符合CR法规标准,完全可以出口到欧洲。潘松林今天的幸运,是建立在八年前的失败基础之上的,他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潘松林,一个来自中国温州,独具慧眼的企业家,雄心勃勃,把他的经营眼光投向各个新领域。

说起温州旅美同乡会第六任会长、金星集团董事长谢正兄,洛杉矶侨界有口皆碑。

温州旅美同乡会创会伊始,他就是该会的骨干之一,其后,他历任监事长、副会长。十多年来,谢正兄始终秉承"热爱祖国,求实奉献,服务侨胞"的信念,为侨界 奉献心力。大家可以看到,每次温州旅美同乡会活动,他总是最忙绿的人:预订场地,制作横幅,准备礼物,通知会员,布置会场,甚至逢年过节给小孩分红包,事 无巨细,他总是事必亲躬,默默无闻地出钱出力,奉献时间与精力,十来年如一日。

谢正兄在美国洛杉矶新侨界可称为"新星"。近几年来,温州人在洛杉矶建立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多,他就和几个老乡一同发起,成立了"美国洛杉矶温州商会",他 担任了该会常务副会长(现任荣誉会长)。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国庆,温州人侨团得到了美国洛杉矶艾尔蒙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市政府的活动 中心举行庆祝大会和升国旗仪式,谢正兄积极参与筹划,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和所有的温州人一样,感到非常的自豪。

长期热心于侨团工作,花去了谢正兄的不少时间和精力,但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说,为祖国、家乡、老乡做事是很有意义的,也很值得。大家对谢正兄的评价是:真挚坦诚,无私奉献,和老乡最有感情,最有缘分。

人们通常把广渺的市场誉为"商海",我们把谢正兄视为商海中一颗璀璨的金星。谢正兄任董事长的美国金星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着重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产品多 样化",在打火机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温州的小商品和礼品类产品;二是"项目多元化",进军美国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大陆、洛杉矶的项目初见成效之后,房地产 项目已扩展到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

谢正兄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较早来到美国的新移民,当年,他发现家乡温州生产的打火机很受美国人的青睐,就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专门经销打火机生意。 果不出所料,价廉物美的温州打火机深受美国消费者的欢迎,打开了良好的局面,谢正兄的打火机生意在美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销售业绩一路攀升。

就在此时,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打火机进口和销售政策,给来自中国的产品设置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销售 的下跌,谢正兄和温州同行们成立了安全打火机协会,通过协会来协调关系,使协会成为中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打火机生产商、进口商之间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为 温州打火机再次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让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畅通无阻,一路走俏。

谢正兄,美国商海和华人社团组织中一颗璀璨的金星。

论将来三十年中国、温州民营企业的可行之路 ——美国国际安全打火机协会会长、幸运贸易公司总裁林光访谈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中国总商会年会上,群英荟萃,其中包括鼎鼎有 名的打火机大王林光先生。林光有着很多传奇的故事,尤其是他抵挡贸易壁垒的神勇和智慧已广为人知。可林光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三头六臂,打动我的不是由于他一 周最多可以向全世界销售六个集装箱的打火机,而是他言语间所展现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作 为海外温州人的佼佼者,林光的幸运贸易有限公司在美国华裔界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林光利用一个小小的打火机,能发展为人们羡慕的商人,能建造起百亩地的 打火机王国,和为家乡建造了占地两百多亩的温州乐园。林光更由于成功地积累了资本,而迅速上升为一位有远见,有理想,高瞻远瞩的企业家。

如 果你见到林光,你会在交谈中有所感受。中国的企业家屡经大海的洗礼已开始走向成熟。林光是一滴水,从一滴水的折射中我们感受到大海的浪潮。其实我与林先生 的交谈始于芝加哥。"中国如何才能保持持续地发展呢?"——这是林光的开场白。已完成资本积累的林光不但继续到清华去读书,也是众多课堂和论坛的演讲者, 他兼收并蓄地学习和武装自己,是为了随时准备着向更高处攀登。他自己说,作为企业家的身份,他十分注意去理解中国的经济走向。前段时间,他曾给温州市政府 写过经济内参,主要是研究如何整合温州人资源的论题,他的"关于建立温州人生态圈"的论题得到了温州市委王建满书记的关注和重视,陈宏峰副市长更是通过越 洋电话要求林光提供完整的资料。他说,站在对整体中国发展趋势思考而言,温州人有优势,温州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直很前卫。

但 是温州人的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温州人的企业赚了很多钱,但很少有上市公司,这证明了温州人的企业不规范。温州人的管理与世界也不接轨,目 前的产业大多还是劳动密集型的,科技含量比较低。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一定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林光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温州和宁波之间有个山洞,山洞 里有很多金银财宝,同时也有不少野兽,没人敢去。这山靠宁波近些,离温州远些,但温州人知道后就千方百计地设法进去,每去一次抓了财宝就跑,宁波人傻了 眼,认为为什么温州人敢去我就不敢去?于是宁波人也要去,宁波人不但去了,而是把所有的金银财宝都带走。这说明温州人千方百计去挣钱,但宏观思维很有限, 把企业做强做大很难。原来专家教授挂在嘴边的"温州模式"如今再也听不到了。

温州人的经济是草根经济,其主要特点是生存的条件要求低,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还有连带性和群居性等等都是草根经济的特点。但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了节骨眼上,草根的先天性决定了不能变成大树的事实。

带着这样一个严峻的课题,作为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林光进行了很多的思考,怎样才能让中国的经济保持持续发展?怎样才能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升级产业优化?怎 样才能让温州人继续当中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林光凭着多年在商海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再加上在清华大学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他终于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 理,他说:"要使草根变成大树,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嫁接。"有了嫁接的理论,使我们茅塞顿开。林光满怀自信地说,"嫁接"就是让中国企 业和其他企业,或者国外企业进行任何形式的合资合作,以及并购。所谓的"任何形式"指的是:资金、股权、资源、技术、管理、市场、品牌、商标以及无形资产 的合作,或部分或全部的兼并,收购和重组。林光进一步阐述,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主要的方式是以"引进来"为主,方法是以"引资"为主,实践证明"引进 来"已经取得成功,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端,如资源耗竭,环境破坏,国际贸易争端迭起等等。因此,将来的三十年要改变方式方法,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要加强"走 出去"的方式,在引资的同时要侧重"引智"的方法,特别是技术,管理,市场和品牌方面的嫁接,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乃至温州的民营企业赖以持续发展、产业升级 的捷径。

版权所有 © 2009 - U.S. Wenzhou Association 温州旅美同乡会。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提供 E Century Network